绿色旅游的时代背景和国家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成为包括旅游在内的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过去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面性跨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这些年,“美丽中国”和“中国梦”已经成为国家旅游发展的全新动能,也是国际旅游推广的主体形象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优化了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新阶段的国土空间格局,奠定了绿色旅游的资源基础和未来走向。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约25%来自中国,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整体稳定,森林覆盖率达到国土面积的23.04%。近年来,我国启动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植物种数保护率将分别达到75%和80%。我国还编制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格局、生态功能格局、生物多样性和典型景观分布特征,遴选出50个左右的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0% [1]。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处处是风景,时时可休闲,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包括旅游在内的国民经济各行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基本判断并没有因疫情而改变。经此一疫,旅游业回不到过去了,回不到“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传统模式了。既然回不到过去,那么未来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走向未来呢?批判旧模式易,建设新模式难啊!从暑期旅游市场恢复和政策取向来看,很多中西部旅游目的地走的还是资源依托、扩大投资、景区建设、造势推广的传统模式,世界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培育、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还没有完全破题。
旅游投资机构、旅游集团和各类旅游运营商尽管认可“过去未去、未来已来”的战略研判,但是对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还缺乏有效的路径和方法,距离建设世界级旅游集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旅游消费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还有待于进一步约束和引导,搞不好会影响居民对游客的态度,进而形成对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压力。如何让游客在旅程中领略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倡导洁白朴素的生活方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大众旅游的人民性、智慧旅游的现代化、绿色旅游的未来感是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必然要求。旅游业的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进入大众旅游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以来,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联系更加紧密。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超过60亿人次、入境旅游市场1.4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6万亿元,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率双双超过了10%。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旅游业的战略摆位和发展积极性的持续提升,旅游发展空间持续拓展,旅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旅游发展理念、旅游发展方式和游客消费行为还存在一些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完全兼容的问题,比如不文明旅游与不合理低价并存、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驱动上马的旅游项目,导致闲置和低效资产增加、产业和市场脱节的中长期风险累积,等等。破解上述难题和困境,需要生态文明思想的统领,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绿色旅游发展体系。
绿色旅游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也是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与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文明旅游共同构成了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思考绿色旅游的发展趋势,统筹推进绿色旅游的理论建设、学术研究和政策设计,系统总结绿色旅游的地方实践和产业创新,对于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旅游需求侧管理、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寇江泽等,《2022年,我国将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载《人民日报》2022年5月23日,第15版
■
戴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
Dai Bin
Dean of China Tourism Academy
Director of Data Center of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of PRC
本网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780236430@qq.com ,我们会在5个工作日内查证删除。图片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