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休闲的时空聚合与旅游重构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
随着今年节假日旅游市场迎来了战略转折点,无论是国家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还是地方旅游工作的重点,都转移到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上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散客、自助和自由行的大众旅游新时代,旅游业正面临四年以来之转折,四十年未有之变局。城市,唯有城市,方能肩负起思想策源地和实践样板地之重任。
在现代旅游经济体系中,城市从来就兼具客源地、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多重角色。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成都等十座城市的问卷调查,2022年,有86.19%的城镇居民、88.37%的退休人员选择在距家3公里范围内进行休闲活动。无论是世界级城市,还是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都无法回避主城区和商业中心的基础支撑,任何脱离主城区的资源存量而将发展重心放在远郊区县做增量投资的规划,理论上立不住,实践中行不通。“存量利用+增量投资+主客共享”才是城市旅游正确的打开方式。
要看到城市休闲仍然以购物、餐饮、娱乐等商业消费为主,也要看到观展、阅读、赏戏、看电影等文化活动趋于上升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休闲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继生理活动、工作(有偿劳动或学习)之后的首要选择。调查表明,选择消费购物类休闲活动的城乡居民占比具有绝对优势,为60%〜70%左右;其次为文化休闲活动,占比14%〜23%左右;体育健身和居家休闲占比最低。从单项文化休闲活动偏好来看,城镇居民最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工作日,该项活动占比达30.85%;随着闲暇时间增多,选择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场所的城镇居民有所增加。
日常生活广泛参与多元文化的城乡居民一旦踏上行程,大概率会选择那些文化地标明显、艺术氛围深厚、参与门槛低的目的地城市,并通过线上邀约、线下聚集和线上分享的模式,形成旅游领域的社群经济和共享业态。那些融入日常场景的相声、小品、曲艺等群众艺术,承载生活方式的狗不理包子、自带鸡蛋的煎饼果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昭示未来的城市展览馆、科技馆、现代艺术馆,更应该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优先接口,更适于培育城市旅游新动能。
今年的劳动节假期,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带去了60多万名的内地游客。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内地游客为了避开汹涌的人流而开启“文化之旅”深度游,比如去电影院观看侯孝贤的作品《悲情城市》,去尖沙咀星光大道、香港故宫博物馆看展,去中环和鸭寮街的唱片行和二手小店淘些有趣的物品。我们还要关注国际都市建设文化地标和艺术空间的经验,特别是历史传统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全球化与在地化相融合的模式与案例。优秀旅游城市或者先进的城市旅游,一定是能够让游客看见文化的遗产,更能见发展的未来。
要看到城市休闲增长的传统要素,也要看到城市旅游的创新动能
数据表明,吸引年轻一代旅游者到访某一座城市的决定因素不完全是传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也不仅是那些地标建筑,而是这些更加彰显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文化休闲资源。继“了不起的小镇旅行家”之后,00后主导的“未来旅行家”也开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们选择成都,是因为“乘风破浪的姐姐”要去那里开演唱会,要去现场聆听改编成唱跳版的《兰花草》;预订的餐饮是融公交、音乐、餐饮与城市观光于一体的“火锅巴士”;行程所涉的信息查询都是在手机上独立完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旅行家”将成为城市旅游休闲的定义者,也为大众旅游新阶段带来更多的青春活力和时尚气息。持续扩容的市场和不断变化的需求才是城市旅游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新动能。
没有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就没有城市旅游休闲的未来
相对于大型主题公园、综合度假酒店和公共文化空间,希望城市发展领导者和旅游休闲建设者更加关注小微型企业、创新项目和创新团队。近年来,六只脚、绿洲艾美、Chat GPT和文心一言等大语言模型(Big Language Model),还有更多基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社群经济的APP,已经或正在让更多的自助旅游者得以尽享社区尺度的城市休闲项目。
越来越多的公务、商务和事务旅行者愿意分享到访城市的品质生活,特别是那些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和生活调性的小众化个性生活方式。游客希望与上海市民一道去听彩虹合唱团的《阿妹》,与北京市民一起去逛三源里菜市场,与青岛市民分享青岛啤酒和《流浪地球2》的拍摄场景。这些根植日常生活的休闲场景,更多是以存量资源的形式走进旅游资源开发的新行列。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城市生活指南类的传媒和文化业态,需要更多兼具个性和品质的咖啡馆、手工坊,需要更多年轻人围炉煮茶所承载的小而确切的幸福。城市管理者要鼓励和激发本地年轻人主导的创业创新,为城市更新涵养内在的活力和时尚的气息,并对新生事物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包容。
本网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780236430@qq.com ,我们会在5个工作日内查证删除。图片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